Good Luck To You!

开云体育网页版入口-精神斗志高昂,排除万难,赢得宝贵胜利

欧冠 11℃ 0

  

  东方第一哨早已远近闻名,随着黑瞎子岛的回归,祖国的最东端早已改变,东极哨所渐渐走近人们的视野。那么东极哨所和东方第一哨到底有什么区别?

精神斗志高昂,排除万难,赢得宝贵胜利

  

  7月21日,网络媒体国防行走进驻守于祖国最东端的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东极哨所。“东极”顾名思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辽阔的版图上,处于地理位置最东边的地方。下面,就请跟随记者一起走进祖国最东边的东极哨所,为你揭秘东极哨所和东方第一哨这两个相邻相亲的“好兄弟”。

  两个边防哨所建立于不同的年代

  “东方第一哨”又名乌苏镇哨所,位于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始建于1962年。1984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来团慰问官兵,被官兵艰苦创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挥笔题下了“英雄的东方第一哨”,哨所自此得名。黑瞎子岛回归之前,这里是祖国大陆的最东端,夏至日的凌晨2时15分,一轮红日便会从哨所对面两江下游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当时这里是祖国陆地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随着黑瞎子岛回归祖国怀抱,新组建的东极哨所成为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日出时间比东方第一哨提前五十多秒。

  “东极哨所”位于黑瞎子岛的最东端,离俄远东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仅30公里,同时这里也是祖国版图的最东极,故名“东极哨所”。东极哨塔下是登岛接防旧址, 2008年10月14日,离家近80年的黑瞎子岛部分领土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

  承受过同样的艰苦

  

  最美的画面总是从严酷的环境中产生,热情总是从最寒冷的地方冶炼而来。“东方第一哨”建哨之初,哨所的条件极其艰苦,官兵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严寒和饮食。当时由于边疆地区人稀地广,无人开垦,多数地方都是湿地沼泽,战士们深秋早春执勤站岗只能站在冰水沼泽地里。冬天,大雪覆盖后的漫长霜冻期,高寒更是无比,丝毫不亚于北极漠河。据老一辈边防人回忆那时的哨所没有什么取暖设施,就一个简单的岗楼,还四面漏风,战士们在外面站岗不到半小时就必须回屋烧火取暖。取暖时,就把哨所周围的蒿草割下来,放进炉筒里点燃取暖。由于蒿草不是木头,草量也有限,所以不能总烧,因此只能是添一下烘一下暖一下,等实在冷的受不了再去烧一下,整个一冬天就这样取暖。

  

  由于驻地远离祖国内地,边疆经济不发达,加上当时恶劣的地理自然环境,后勤补给无法跟上。那时的边防真是“三不通”,“不通邮、不通路、不通电”,后勤补给也十分困难,一到冬天下大雪,战士们就只能吃咸菜、土豆干、窝窝头了,整个一冬天见不到丁点青菜,更谈不上油荤鱼肉了,就是咸菜、疙瘩汤、苞米面。但为了保家卫国的理想信念,即便是在天寒地冻,气候恶劣的雪地里,官兵们也常常是爬冰卧雪潜伏巡逻,毫无怨言。

  

  “东极哨所”,虽然名字浪漫,实为苦寒之地,登岛之初的艰辛仍然是无可比拟,登上黑瞎子岛官兵们度过的并不是荣光的岁月,而是长达一个月的冬季野外生存时光。岛上天寒地冻荒无人烟,一切要从零开始,官兵们“天当被,地当床,喝江水,吃干粮,草棍蒿杆做筷子,泥浆尘土裹衣裳”。由于岛上路况极差,大型机械设备无法上岛,官兵们手抬肩扛绳子拽,把成吨的建材运到指定地点,在低洼的沼泽地夯实了两米多高的土方,干部身先士卒,战士舍身忘我,每天连续奋战将近二十个小时,睡觉不超过三个小时,很多人连续半个月睡觉没有脱下过外套,天冷衣单,就把救生衣穿在外面,每个人一天磨烂四副手套,很多干活的小战士头抵砖垛、手扶着铁锹就睡着了。经过三十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官兵们建好了保温板房,修通了通往岛外的简易公路,打出了一口水井,建起了观察架……

  

  黑瞎子岛四面环水、地势低洼、蚊虫肆虐、交通不便。登岛后的前两年,岛上没电没路,水质很差,一到晚上室内外漆黑一片。2009年整整一个夏天,黑瞎子岛全岛被洪水淹没,整个岛上没有一块干爽的陆地,连营区都被水淹没,进水深达1.5米。入夏后官兵身上被叮咬得红肿溃烂,夜间就连军犬也被叮咬得整夜嚎叫。冬季风雪呼啸,最低气温零下四十六度,部分执勤巡逻路线积雪达一米多深,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其中,官兵有时两三个月无法下岛。官兵们挑战着生命的极限,铸就了“胸怀全局、听从指挥,排除万难、主动作为,尊重科学、争创一流”的登岛接防精神。

  沐浴着浓厚的文化浓厚

  

  来到“东方第一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把太阳迎进祖国”的文化墙。为凝聚人心,激励官兵斗志,筑牢官兵安心戍边理想信念,1992年,哨所官兵提出了“代表祖国迎太阳”、“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这一激情而豪迈的口号。1996年,军区文化部创作室主任胡世宗到哨所参观后,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我把太阳迎进祖国》的歌词。从此,“东方第一哨”的美名传遍神州大地。在“代表祖国迎太阳”的精神鼓舞下,边防建设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升国旗、迎朝阳、唱团歌等系列活动随之展开,以“东极朝阳”为特色的朝阳文化活动也随之步入官兵生活。每年春节联欢晚会“东方第一哨”全体官兵给全国人民拜年的瞬间,哨所随即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之一。特别是随着“东方第一哨”知名度的逐年提高,每年参加“迎朝阳升国旗”,自觉接受心灵洗礼的中外游客、学者、领导更是逐年增加,更加彰显了“代表祖国迎太阳”精神独具魅力的青春与活力。随着人气的上升,名声的远播,也更激发了官兵严格要求,积极进取,向着目标奋勇前进的热情和斗志,并成为官兵保卫边防,建设美好第二故乡的不竭动力。

  

  在价值追求日趋多元的时代,东极哨所官兵矢志戍边,浸染着湿地的晨光,沐浴着初升的朝阳,陶冶性情,滋润心灵,自觉经受洗礼,时时锤炼品行,用舍身忘我、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 诠释报效国家的高尚情怀。在连队,每名官兵都有两个家,一个是远方亲情的家,一个是连队的家。官兵们懂得,家人团聚是个人的幸福,戍守边防却是祖国的托付。2009年11月,战士蔡跃周接到电话,得知父亲患的白血病恶化,当时连队正在执行第二期光缆施工任务,蔡跃周犹豫再三,他还是把“回家”的念头埋在了心底。1周后噩耗传来,他的父亲因白血病去世。11月黑瞎子岛已是大雪纷飞,冻土层的厚度在一天天加深,工期不等人。蔡跃周尽管恨不得立马飞回家,但回头又想,自己一走,每天30米的任务就得分给别人。于是,他跑到没人的地方,向着家乡的方向磕了3个头,流着泪说:“爸爸,儿子不孝,不能送您老最后一程!”。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连队组建8年来,全连先后有8名干部战士家中发生重大变故,却都无声地选择了坚守。还有4名同志推迟婚期,42名同志放弃休假,26名同志因工作提前归队。在国事与家事、大我与小我之间,官兵们做出了令人感动的选择。

  

  现如今,东方第一哨和东极哨所如同两个好兄弟一般,共同沐浴着温暖的朝阳,以“代表祖国迎太阳”为激励,每天迎着初升的太阳把五星红旗升起在祖国的最东方。他们坚信,哨所虽苦,岗位光荣;哨所虽小,责任重大;哨所虽远,连着祖国。

  

  作者 | 记者刘守金、吴敏 特约记者张裕怀

  来源 | 解放军报记者部(ID:jfjbjzb)

精神斗志高昂,排除万难,赢得宝贵胜利

感觉不错请点赞,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审:田 源

  责任编辑:徐小龙 曾礼明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